上海3月13日,中國國際服裝服飾博覽會2019春季展12日至14日在上海舉行。由中國服裝協會發起的國內首個校服產業專業研究機構——中國校服產業研究中心在展會上正式揭牌成立。
據介紹,研究中心將借助專業研究指導校服行業整體向高質量發展轉型,提升校服產業優質供給能力。
校服被形象地稱為中小學生的“第二層皮膚”,其質量關系學生的健康成長,式樣影響學生的形象和氣質養成。
繼2015年教育部等四部門推出“校服新政”后,今年兩會期間,民革中央向政協提交了一份關于“推動優質供給,杜絕劣質校服”的集體提案。該提案首次聚焦校服優質供給,建議充分發揮市場作用,為校服營造公平開放的營商環境。中國校服產業的“供給側改革”,受到社會各界高度關注。
揭牌儀式上,中國服裝協會常務副會長楊金純表示,校服作為中國服裝行業近年來發展較為迅猛的細分領域,在產業升級和市場反饋上均有較為亮眼的表現,但對比國際市場與其他細分領域仍處在較低的發展水平,市場升級潛力巨大。
“校服生產行業應抓住當前有利時機,擺脫過去分散低質的發展模式?!睏罱鸺冋f,應從行業角度要加大產業研究力度,引導相關企業重視質量提升和技術創新,推動行業向品牌化、規?;?、精細化的高質量發展模式轉型升級。
數據顯示,2017年中國中小學在校學生人數約1.85億,校服每年的需求量約6-7億套,貨值超過700億元。業界預計到2025年國內校服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500-2000億元。校服行業優質供給發展,將成為市場擴張的核心增長動力。然而,由于歷史原因,目前市場主流供應的校服產品仍存在款式單一、品質不足、出貨分散等問題,遠不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,也極大影響了校服審美及育人功能的發揮。
對此,中國校服產業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王方表示,中心成立后將充分聯動協會和企業的智慧與力量統籌推進,促進中國校服行業逐步走向市場化、透明化、民主化,共同摸索出更優路徑,為校服優質供給能力提升提供行業指導。